top of page

活動精彩,文書出彩,申請大放異彩

Setseed

已更新:2022年5月2日


2020美國大學申請陸續放榜,J同學一舉拿下 University of Virginia (#26) offer,還獲得了 University of Georgia (#47) 的高額獎學金。在沒有SAT成績的情況下,J同學不僅通過亮眼的活動和面試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也在和艾老師反覆討論修改後,以文書呈現出最好的自己。



依今年 test optional 的申請趨勢看來,好的課外活動如虎添翼;光是賓大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就有 38%的學生在ED申請時未提交 SAT/ACT,而在被錄取的學生中,這一比例為 24%。SetSeed 的老師們向來支持學生座屬於自己的課外活動,讓孩子的優良特質成為活動及申請上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 什麼是好的課外活動? 好的課外活動如何為申請加分?


什麼是好的課外活動?

在美國,無論是學術類或寒暑期活動,凡是在上課之外的活動都稱為課外活動。課外活動的重要性就在於他往往能比考試更展現出一個學生在數字背後的個人興趣、能力和思維。如果說申請學校的過程是一個自我銷售的過程,個人品牌意味著差異化,一個良好的個人品牌能幫助學生在眾多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那麼對一個高中生來說,最好的呈現差異方式還是四年的選修課程和課外活動


Common App “活動列表” 填寫選項


我們做升學指導老師時,許多學生都曾問過:『老師,活動是不是越多越好?做越久越好?』甚至有學生到了 12 年級,在無法顧全學校課業和大學申請的狀態下還會問:『老師,我現在把樂團斷掉是不是很可惜?』


雖說活動要堅持,與個人興趣匹配,但重點是要不停地整合推高,而不能只流於興趣。事實上,大學不是那麼的在意Common app活動表上十項活動是否填滿,招生官在審閱申請材料時,也不是那麼在乎這個學生是否十全十美 (well-rounded student)。他們更看中的是整個年級的多樣性 (well-rounded class),也就是他們在整合一個學生群體,也就是說,一個年級當中有多少研究者,多少個音樂家,多少個運動員。越頂級的美國大學越是在一堆條件良好的學生中挑選某個領域的 Superstar,以達diversity


在一次的交流會上,賓大和布朗的招生官說過,當一個學生的活動是獨一無二的,充分展現出對某項議題的熱情,並善用身邊的資源去影響周邊的人事物,就是一個好的活動。他們也希望學生曾經做過與申請專業相關的活動,這可以幫助他們判斷這個學生是否真的喜歡這個專業,並且有自己的想法。再來,他們也會特別留意這個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的安排,畢竟一個人一天只有 24 個小時,在兼顧上課和考試的同時,還要做『大量』的活動是很困難的,除非你是天才,不然就是蜻蜓點水,每個都是點到為止。


好的課外活動如何為申請加分?

在我們輔導的學生中,無論是美高、國際高中,很多學生都會問:『老師我是否要參加某某競賽?』他們的理由往往是如果現在不做,之後就來不及了;或者是別人都在做,我不做不行,再不然就是同學找自己參賽,所以想參加。我就反問了,你們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校區,這是團隊賽,你們怎麼進行溝通交流呢?你們彼此的分工是什麼?大家未來時間規劃是否有衝突?大部分的學生都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更多地只是跟風。「跟風」、「同質化」引發的問題就是很難說清楚 “why”,為何你願意花那麼多時間精力在那個活動上?


在那場交流會,我就親耳聽到賓大招生官說 “Not everyone does the same activity.” 不是每個人都做一模一樣的活動,那堆高大尚的獎項或國際義工不是標準配備,重點是你為什麼要做這些活動?有些學生做活動、選專業是因為家長或學校的安排,所以缺乏自我思考,回答問題就是流於表面,內容顯得空洞。事實上,一個學生要是沒有一個很好的 story 說服招生官,那麼招生官會認為他是為了升學做活動,而不是

為了個人興趣發展,更別說是為了服務社會。


我做面試官時,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就讀於 Shanghai American School 的韓國女生。這個學生對語言學 (Linguistics) 有很大的熱情,做了不少關於語文和教學的研究。她的活動就有偏遠地區的支教,還有在學校裡成立教門衛英語的program,還自己做了很多教材,在面試時展示給我看。所以,她申請了Penn Linguistic program,希望能開發更多更好的教材,吸引志同道合者一同前往未開發國家,教他們英語和中文。未來,她打算申請賓大的教育研究所,在畢業後成立自己的公司,將這個project發揚光大。


她之所以想這麼做呢,是因為她自身的背景經歷,身為Third culture kid,她很容易適應不一樣的環境,也懂得尊重不同地方的文化。她相信世界是一個地球村,若是能解決語言的隔閡,人與人之間就不存在著距離。雖然這個女生只進了賓大 Waiting List,但她最終也被布朗大學錄取了。




再舉個例子說明一下什麼是好的課外活動,我做面試官時曾遇到一位申請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program 的學生,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也做過不少科技、經濟相關研究。身為 IB 學生,他的Extended Essay就是有關美國棒球選手的薪水市場趨勢分析;平時在家裡還會運用 Calculus 幫奶奶計算製作泡菜配方的比例,所以他希望未來能前往賓大學習如何將科技與經濟做更好的結合。從自己的過去、現在,連結到未來目標,我看到了他對這個項目的熱情,唯一的遺憾是他還沒有將兩者做結合,所以沒有太多的呈現物,這對於入取率不到 5% M&T program 是不夠的。


Takeaway Tips!

從上述幾個例子我們能看到, “why”是創造一個好的活動的核心,呈現物則是活動最好的證明,在美國大學申請上兩者缺一不可。因此,SetSeed老師建議,G9 的同學們多多嘗試不一樣的課外活動,找到自己的興趣方向;G10 & G11的同學要將自己的興趣深耕,創造自己的社會影響力;G12的同學

們則要好好把握文書和面試的機會,將最好

的自己展現給招生官!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